
廣交會迎光破局擁抱世界
4月15日,第137屆廣交會在廣州啟幕。面對全球貿易壁壘暗流涌動、單邊主義逆風頻吹的復雜局勢,“中國第一展”以“開放共贏未來”的姿態破浪前行,再次成為世界觀察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“橋頭堡”。
自1957年誕生于封鎖與隔絕的困局中,廣交會始終以“破局者”的身份見證并推動中國與世界的深度聯結。透過本屆廣交會,我們不僅看到了我國“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”的初心,更看到了我國外貿企業通過制度型開放、技術賦能與市場重構等方式,以更主動姿態擁抱全球化的決心。
4月14日中午,廣州上空出現日暈景觀,圖為4月14日12時左右拍攝的廣交會場館。
從“出生紙”到“破冰船”
應對貿易壁壘 承載“破局”使命
廣東省檔案館近日公布的檔案揭開了廣交會創辦歷史的厚重面紗。1957年3月4日,外貿部下發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部同意四月份舉辦出口商品交易會》文件,不僅是廣交會的“出生紙”,更是一份“在封鎖中突圍,在隔絕中聯通”的“宣告書”。一紙珍貴的文件承載了廣交會“破局”的現實使命。
首屆廣交會架起了中國與世界的信任之橋,以“重合同,守信用”的承諾,讓世界看到中國外貿的誠意與實力。
今天,這一誠意與實力將再次通過廣交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。
改革開放后,廣交會成為吸引跨國企業投資“引進來”的最佳窗口之一;從2007年第101屆開始,廣交會正式更名為“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”,一字之差展現了互利共贏的開放決心。
“在當前復雜的國際貿易局勢下,進一步辦好廣交會將為全球經濟合作、國際貿易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。”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熊愛宗看來,應該利用廣交會,繼續展示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的信心與決心。他表示,應該將廣交會打造為各國攜手推進全球化發展的平臺,“廣交會可以成為各國攜手推進全球化、共同商討應對貿易保護主義之策的平臺,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、貿易自由化。”
從產品“出海”到全能“出海”
一步一個腳印 見證開放維度
第137屆廣交會的三期展會,分別以“先進制造”“品質家居”“美好生活”為主題,共設55個展區、172個產品專區。從展區、產業的設置布局,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對外開放“一步一個腳印”的深層變革。
從產業來看,從“廣州制造”到“廣州智造”的轉型升級,彰顯了技術賦能的新優勢。本屆廣交會第一期增設的服務機器人專區,集中展示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成果,成為境外采購商關注的焦點。
今天的廣交會不僅是商品的交易場,更是技術、規則、標準的競技場。據悉,第137屆廣交會將整合優化貿易服務展區,招引了30多家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參展,為廣大外貿企業對接合作、數字化轉型提供便利。
廣交會這一廣闊的對外平臺也推動著企業“主動對接國際規則”。例如,隨著境外采購商更加偏愛綠色產品,參展企業也在做好綠色產品方面下足功夫。此前,測試、檢驗和認證機構SGS就在廣交會上為多家中國外貿企業頒發溫室氣體核查聲明,并為產品頒發碳足跡核查聲明書,通過對碳排放基準線的核算,幫助企業進行碳排放核查,幫助企業改善生產工藝,使用低碳循環的材料以降低能源的排放,同時也為企業在綠色供應鏈建設方面提供更多專業指導,讓中國企業能夠更好地滿足國際買家的需要。
從“多元化”到“深耕市場”
在挑戰中重塑全球貿易版圖
在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陰云下,第137屆廣交會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答卷:展覽總面積155萬平方米,展位總數約7.4萬個,參展企業約3.1萬家。其中出口展展位數近7.3萬個、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,比上屆增加近900家。
從廣交會公布數據來看,截至4月13日,本屆廣交會已有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萬名境外采購商完成預注冊,其中包括全球零售250強企業68家、世界500強企業20家、綜合零售類企業93家、行業類企業162家。截至4月8日,預注冊的境外采購商中,來自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占72%,來自金磚國家的占27.4%,來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占15.4%,來自RCEP成員國的占11.7%,來自中東國家的占14.3%,來自歐美國家的占10.52%。從行業類別看,工業制造類、電子家電類、照明及電器類、時尚類、建材及家具類等行業的境外采購商預注冊人數位居前列。
近幾屆廣交會上,越來越多參展企業對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出口份額實現增長。“公司持續深耕‘一帶一路’市場,產品主要出口到印尼、沙特阿拉伯、泰國等地。”溫州市愛好筆業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李川表示,公司開發了更符合當地審美風格和書寫習慣的產品。
熊愛宗也認為,廣交會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。在部分企業出口因關稅戰受到沖擊的情況下,廣交會可以幫助中國企業積極開拓其他市場,降低有關地區關稅政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。
記者觀察
以“開放”破壁壘 廣交會破浪前行
近來,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。視頻中,已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·弗里德曼講述了一支“簡單”的鉛筆的故事,條分縷析地呈現了“價格體系讓數千人分工合作一起制造這支鉛筆”的過程。
一支鉛筆,就足以看出多邊貿易的重要性——而廣交會正是多邊貿易的“大熔爐”。如今,中國已經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,開放共贏的基因始于西漢的絲綢之路,延綿至今。正如熊愛宗所說,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,一些國家實施的貿易保護政策不得人心,預示著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從長期來看必然破產。得道多助、失道寡助,在全球經濟史中,開放就是那個“道”——相信中國的“同道人”會越來越多。
與多邊貿易打出“精妙配合”的,是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。自主開放意味著我們開放的主動與獨立,單邊開放反映了我們開放的自信和真誠。全球貿易格局的調整、產業鏈的變遷,對中國也可能是轉型升級的契機。
滄海橫流,方顯英雄本色。貿易壁壘筑得再高,中國的產業鏈能力也不會被奪走;風高浪急,更需同舟共濟。全球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大船,在中國、在廣交會上可以找到“海闊天空”。